调查显示,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佛山五金、模具企业受国外市场需求萎缩影响,出口量普遍下降25%至50%,五金行业整体感到低端加工带来的市场危机。模具专家罗百辉分析认为,五金企业存在研发能力不足、市场信息滞后、企业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要想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来转型升级。
“国字号”专业委员会日前的落户,让“佛山五金”再次吸引人们的目光,作为佛山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五金模具业当前正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从劳动密集型作坊向有科技含量的规模企业转型。罗百辉认为,传统五金模具产业要转型,其转型的关键是革新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技术设备,结合国家产经政策及热点走向,引资立项和建立自主品牌。
传统五金模具业面临转型升级
据罗百辉了解,20世纪60年代五金模具业开始在南海兴起,80年代后期达到高峰。当时五金模具业门槛很低,也不需要什么技术,3万元买些旧设备就可以开一个家庭作坊式的五金模具加工厂。经过40多年发展,佛山各类五金、模具加工企业已过万家,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小企业,分布在金沙、西樵、桂城等地。随着国内五金模具行业的发展,来自省内外的竞争日益激烈,五金模具行业内无序竞争的情况开始出现,“佛山五金”依赖低成本、产品结构档次和技术含量不高等弊端也日益显露。
接受笔者采访的一家罗村五金加工企业负责人说,“从2009年下半年到现在,我们已引进了10多台全自动设备,1个工人可以完成过去四五个工人的生产量。”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司低端五金产品出口量锐减,中端产品却相对稳定,一些自主品牌的专业性五金工具销售量不但没有下滑,且有所增长。因而企业加大了管理和技术改造的投入,扩大中高端产品比例,并设立内销部门,积极拓展内销市场。
对此,当前大部分中小型五金企业转型的难点在于资金不足和自有品牌欠缺。由于融资渠道有限,中小型五金企业普遍缺乏技术改造需投入的大笔资金,而在从外销转内销过程中,创建自有品牌并打入市场,也是一个漫长和充满风险的过程。罗百辉建议企业要把眼光放长远,积极改变当前较为落后的生产方式、营销渠道和管理体制,找准目标客户,积极寻找商机,尤其应关注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同时,加大科技研发能力,引入国外先进的生产模式,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充分利用好国家出台的政策,推进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低碳经济助力五金模具企业转型升级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管理、低碳城市等为表征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一场大规模的环境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其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洁净能源结构。